1金2银2铜!总分江苏第三!学校在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首捧“优胜杯”
作者:付思佳 倪正轩 来源:团委 日期:2023-03-23 人气:119

       3月17日-19日,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。江苏科技大学首次捧得“全国优胜杯”,1件作品获得全国金奖、2件作品获得全国银奖、2件作品获得全国铜奖,团体总分位列江苏省第3名,实现“挑战杯”创业计划竞赛新突破。





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共青团中央、教育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中国科协、全国学联、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,北京理工大学、共青团北京市委、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承办。本届竞赛设置了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、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、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、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5个组别,共吸引来自3011所高校的142.4万名学生参赛,经过校级初赛、省级复赛和全国决赛初评,463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终审答辩,大赛共评出金奖作品154件、银奖作品309件、铜奖作品1079件。

自2021年6月启动校赛以来,共收到1089件作品申报,最终遴选出8件作品参加省赛。在省赛中我校获得省级金奖2项、银奖4项、铜奖2项,捧得省级“优胜杯”,获评省级“优秀组织奖”;5件作品入围全国赛事,其中3件入围全国终审决赛,入围国赛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。

经过全国终审决赛的激烈角逐,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《焊动未来——国之重器焊接行业领航者》摘得金奖;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《守望大江豚影——全国首个大学生江豚保护社会公益组织》和海洋学院《医者仁“芯”——突发传染性病毒快速筛查医学设备领军者》摘得银奖。此外,机械工程学院《鸿涂科技——船用智能喷涂装备革新者》和生物技术学院《“蛹”无止境——蚕蛹食用化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》摘得铜奖。



       优秀的项目都离不开参赛同学的全力以赴,离不开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,离不开学校各方的大力支持。备赛期间,校党委书记葛世伦、校长周南平、党委副书记汤建、副校长胡爱祥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先后来到师生团队身边,对项目的备赛工作给予亲切关心与指导。


       校团委针对赛事规则与导向变化进行了细致研究,积极采用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的模式邀请专家对项目进行全程深度辅导,对作品的商业计划书、作品展示PPT以及路演答辩等方面进行多轮辅导。

          一次次的头脑风暴、一遍遍的推倒重来、一场场的模拟答辩,备赛时长达500多天,PPT打磨100余次,讲稿修改200余次。在迷茫时刻,你们表现出沉着冷静的坚定意志;在竞争面前,你们尽显了一往无前的争先态度;在困难面前,你们展现出科大学子的船魂精神,感谢所有为“挑战杯”而努力的老师们和同学们,是你们的奋斗和付出,续写了江科大“挑战杯”的辉煌。



国赛获奖团队风采:

项目名称:《焊动未来——国之重器焊接行业领航者》

指导教师:周方明、李文达、周庆文;

项目组成员:郑天泽、蒋华明、陈彦如、居泽瑜、朱逸灵、陈凯、谷雯慧、黄韬、陈云涛、刘红鹏、应岳峰、王佳才、石可儿、马里千、罗翊宸。

项目简介:焊动未来团队自2019年成立以来,共走访 23 家知名船企和焊接工厂,并与36名焊接技术高工深度交流。实践调研发现,传统CO2气体保护焊在船舶焊接市场使用量达85%以上,但无法实现一次性全熔透焊接,需碳弧气刨清根等工序进行二次焊接,导致生产成本增加、生产效率降低、污染严重等问题。团队历时3年研发出国内首台套低功率激光诱导CO2电弧复合焊接设备。其核心部件包括:一体式复合焊枪、智能控制系统、数字化焊机、水冷机等。团队2019-2023年共申请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件软件著作权,首创两种焊接工艺,建立多场景应用数据库,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。 

项目名称:《守望大江豚影——全国首个大学生江豚保护社会公益组织》

指导教师:喻永光、赵丽娜、王念新、徐文睿、管慧香;

项目组成员:叶雷凯、陆倩芸、雷佳龙、洪旻晟、毕桂嘉、胡俊、韩诚、朱梦婷、刘浪、杨东东、安雷、胡迪 、崔梦婵、喻佳烨 。

项目简介:七年来,团队编教材、建平台、广宣传、办夏令营和冬令营、开展科学考察,进企业、进航船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保护区开展江豚保护宣教和科学研究,足迹覆盖5省20市,行程达10万公里。团队编写全国第一本江豚科普教材《我们的江豚,我们的长江》,光明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;研发教学资源库,为科普提供资源支撑;组建江豚科普宣讲团,带动长江流域内外7省14所高校联合开展江豚保护,进一步扩大了江豚保护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;主办全国大学生江豚保护夏、冬令营,已举办15期,近百所高校600余名大学生成为“江豚守望者”。

项目名称:《医者仁“芯”——突发传染性病毒快速筛查医学设备领军者》

指导教师:朱琎、王秀萍;

项目组成员: 刘春晓、谢雨珊、顾紫秋、陈翔、汤骁宇、胡敏琦、孔云辉、沈宇晴、赵祥冉、曹雯静。

项目简介:“十四五”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指出,要提升紧急医学救援保障能力,开展大规模疫病防控应急装备及解决方案的研究。本创业团队研发一种新型传感检测设备,将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芯片和纳米表面等离子体技术相结合,形成双技术融合传感芯片,通过芯片表面生物探针与病毒核酸分子结合,将生物信号实时转换为电信号,通过数据融合算法判断样本属性。

项目名称:《鸿涂科技——船用智能喷涂装备革新者》

指导教师:刘金锋、周宏根、李纯金、康超、尹洁;

项目组成员: 蔡佑辉、李倩楠、李闻琦、朱天虎、沈洁、邹绍福、周大志、温晓健、燕亭臻、杜晨晓、瞿鹏飞、袁昕、蔺鸿宇、赵薇。

项目简介:自2019年10月起,团队成员深入船企调研十余次,发现船舶喷涂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,存在喷涂稳定性差、喷涂质量控制难、危害人身健康等痛点,自动化喷涂装备却存在实用性差、通用性差等问题。调研后,确定了以多旋翼系留无人机为喷涂机构搭载平台,地面运载小车为物料供应平台的研发思路。团队历经两年多,研发出国内首款空地协同作业的智能喷涂系统。团队逐步攻克了船舶外板喷涂路径动态规划方法、多载荷耦合作用下喷涂稳定性控制机制、多工况协同的“双平台”动态联控等关键技术,实现了任意船舶外板的全区域柔性化、智能化和精益化喷涂,革新了船舶外板喷涂模式。目前,项目已申请知识产权10项(授权3项),发表学术论文3篇。

项目名称:《“蛹”无止境——蚕蛹食用化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》

指导教师:王俊、钱平、李木旺、邹金城;

项目组成员: 吴成坤、李奕彤、王金正、白致远、颜承海、石灿阳、葛骊超、何丽娜、寻筱萌、张温馨、周丽琴、姚昊天、詹彧繁、张芷昂、杨远彤。

项目简介:团队经过技术攻关,以裸蛹和彩色茧家蚕品种为亲本,育成了无茧层、蛹大抗病、营养成分含量高的金蛹一号,且无需缫丝、去茧壳,解决了优质食用蚕蛹品种缺乏的根本问题。将天然咖啡酸接枝到壳聚糖上制备抗菌透气的可食用纳米涂膜材料,对鲜蛹作喷雾成膜处理,可长效抑制鲜蛹氧化、黑化、硬化甚至死亡,解决了活蛹储运成本高、保鲜时间短的现实难题。除了直接食用之外,还基于生物分离与催化转化等理论开发了蚕蛹精深加工核心技术,加工获得蚕蛹油、蚕蛹蛋白、结构脂、活性肽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,解决了蚕蛹深加工技术缺乏的行业瓶颈。在实现项目团队经济效益的同时,助力乡村振兴,推动广西等地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。

版权所有2013-2019 江苏科技大学 苏ICP备05063164号

地 址: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长晖路666号

江苏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

办公地点:江苏科技大学长山校区行政研发楼412室

邮 编:212100 传真:0511-84409985

联系电话:0511-84407709

0511-84403068

0511-84406086

电子邮箱: jkdxyh@just.edu.cn